蓝狮注册云南师范大学四校青年学子一起参观云南省博物馆,共同领略云南风土人情,感受云南文化底蕴,从云南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寻访西南联大的足迹。
云南省博物馆始建于1951年,新馆于2015年5月18日正式落成开放,是云南省十二五建设的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馆址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广福路6393号,地处历史文化名镇官渡古镇南侧。馆区占地150亩,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新馆建筑取意于云南传统民居“一颗印”,外形源自石林风化地貌特征。
云南省博物馆共收藏文物20余万件,现有《云南历史文化名陈列》等6个固定陈列和4个专题展览,分别陈列于一至三层。展出文物10000多件,完整系统地展示了云南自然历史、人类进化、新石器时代、古镇青铜文化、南诏大理国、元明清时期直至近现代云南的历史概况。此外,还有陶瓷馆、书画馆、当代艺术馆和临时展览馆(第一次展出《金色中国》)等各类艺术专题展览,向观众展示美轮美奂的各类古代艺术珍品和现代美术名家作品。2007年云南省博物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现为免费开放博物馆。
马在社会进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们负重致远、忠勇驯良、风驰电掣,不仅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活动的主要动力,还丰富着人们的娱乐生活与艺术创作,为我们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数量众多的古代文物中,总能见到马的身影,无论是坚韧威武的战马、雍容健硕的鞍马、灵巧多姿的舞马,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展现着它们的魅力。
四校青年学子一同观看马文化展,领略中国历史悠久的马文化——之首,一马当先;健儿快马,戏舞翩跹的风采。
自3800多年前,云南开始冶铸铜器,徐徐拉开了青铜时代的帷幕。本展区以滇中“古镇国”为主体,旁涉云南其他地区青铜文化的发展,时间上起商周,跨越春秋、两汉、力图充分展现云南青铜文化的灿烂。
远古云南这一展区分为生命大爆发、恐龙世界、从猿到人、新石器时代4个部分,集中展示云南享誉世界的远古生物与地质、人类起源与民族多元格局形成原因等内容,展览以沙盘、文物、模型、高新电子设备等国际前沿的技术,展示云南独特的地质发展史和地理、地貌特征及其在生物发展史、人类发展史、民族文化多样性方面独特的价值。
元、明、清被视为云南历史进程中最重要的三个历史时期,在此阶段,汉族、蒙古族、满族等外来民族大量进入云南,与当地土著居民一起聚居,繁衍人口,云南“夷多汉少”的局面被打破,形成汉族人口占大多数的多民族融合格局。这一时期,大量史籍开始出现对云南民族先民的记录。“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四校学子体元、明、清之风,悟古人之魂。
在这行色匆匆的百年间,云南人民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可歌可泣的牺牲。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这个被认为“原始落后”的地区,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诞生了一条“抗战大动脉”——滇缅公路,此后又开辟了闻名于世的“驼峰航线”,担负起抗战史中国与外界联络的重任;滇军中原抗日,血战台儿庄;滇西抗战,数万云南军民用血肉之躯驱日寇于国门之外;“西南联大”在昆明的建立,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保存和培养了一大批精英。回首这一桩桩久违的往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为人们勾画出云南近百年多姿多彩的变迁历史。
陶和瓷都是火与土的艺术,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不断发展创新。陶瓷器不但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器皿,而且还是人们钟爱珍藏的艺术品。云南本土瓷器和中原官窑瓷器一同展出,形成两地间文化的比对效果。“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云南的建水紫陶被国家文化部列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四校青年学子一同欣赏了精美绝伦的古瓷,在古瓷中感悟建水紫陶别具一格的风采。
抗日战争的烽火催生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所特殊的大学。1937年,日寇铁蹄进犯华北,践踏神州。以天下国家为己任,背负求富求强、振兴国家之志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被迫南迁,先是南下长沙,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又西迁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7年11月至1946年7月,在纷飞的战火中,联大师生和衷共济,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历尽艰辛而办学不辍,这是战时高等教育的奇迹,也开创了古今中外教育史上出色的联合办学之先河。
当天,四校百余名青年学子走进云南省博物馆,体验云南深厚历史文化,从历史的角度来寻访西南联大的足迹。陈列在博物馆里的一张张西南联大老照片,泛着战争年代的血色浪漫,诠释着联大人的刚毅坚卓。千秋耻,既已雪,匆匆八十载,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名字布满历史尘埃,新时代继往开来,西南联大新青年应当传承西南联大精神,铭记西南联大历史,缅怀西南联大先辈。
西南联大精神是一座宝藏,值得我们青年学子去挖掘和传承,在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西南联大师生的爱国情怀。八十年前,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振兴国家的强烈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联大师生在被日军摧毁的残垣断壁前仍然精神不倒。正如联大校歌所唱:“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作为当代青年更应该继承西南联大精神,乐于奉献,敢于担当,要像当年西南联大学子那样将己运与家国相连,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